导读:2020年12月19日,“面向疫情-风险的治理:政府的大数据应用”论坛在南京大学举办。该论坛汇集了来自政府、高校、企业的管理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探讨政府大数据在疫情与风险治理中的作用。零点有数作为智能大数据领域场景化落地的推动者、实践者
2020年12月19日,“面向疫情-风险的治理:政府的大数据应用”论坛在南京大学举办。该论坛汇集了来自政府、高校、企业的管理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探讨政府大数据在疫情与风险治理中的作用。零点有数作为智能大数据领域场景化落地的推动者、实践者,受邀参与此次论坛,董事长袁岳作了主题发言。
江苏省政府服务管理办公室党组成员、省大数据管理中心主任赵明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江苏省以“不见面审批”为抓手,持续推进政务服务能力建设,在国家权威评估中连续四年名列前茅。未来,江苏省将在数据共享法律法规建设、五大基础数据库共享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更高水平的数字化、智能化达到“善政、利企、便民”的目的。这次论坛对数字化发展趋势、具体应用场景的探讨,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孔繁斌教授认为,这次论坛是政府、高校、业界之间的融合,大数据应用是文科、社会学科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体现,是新文科发展的代表领域。
零点有数董事长袁岳博士在《推进政务算法开发,加强智慧政务内容》的主题发言中认为,目前细分领域的行业算法不是很发达,在由算量、算力、算法构成的智能三要素中,各地在算量汇融、算力建设等方面投入资源较多,而在具有应用性的细分领域算法上投入不足,制约了智慧政务的进一步发展。在发展行业算法时,基层有感是衡量细分领域行业算法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如果能够通过算法建设来优化行政资源配置,使基层服务者和公众感到便利,算法的有效性才得以体现。
要提升算法有效性,一是基于场景端,对场景进行拆解与要素提取,通过算法进行识别、分类与匹配,并经过不断地测试与训练,不断提升算法的识别精准度;二是基于经验端,通过“经验模型化、模型技术化、技术算法化”的方式,将标杆经验进行传承,在提升算法识别精准度的同时,也提供可选可用有用的对策。
算法支撑的应用模式是前端可独立应用(如政务大厅各部门的业务处理、政务热线的诉求处理等)、后端算法整合以发挥集聚效应。零点有数目前已经形成警务领域的“情指行”一体化算法,政务领域数据、决策、行动一体化算法等,将重点、难点、新点等予以提炼并及时或提前采取行动策略,形成“领导可见、部门可享、基层可用”的效果。
教育部长江学者、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孙建军教授以对各地复工复产政策、效果的研究为例,提出信息链锻造视域下的社会治理创新的系统范式,运用参与式、互联网+式、数字化式等新型治理方式,促进社会治理走向多元化、精细化、科技化、人性化。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樊博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在疫情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应急管理学科的建设方向、培养模式等,认为应急管理学科是实践导向的学科,需要融合行政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其他专业性学科的知识,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亮教授以北京市12345“接诉即办”机制为例,分析了政务热线在超大型城市治理中的作用,通过发挥政府热线探测器的作用,形成用户画像、城市画像、部门画像、政策画像,让热线成为有效的城市风险治理工具。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黄璜教授认为,需要通过赋能、协同、重构、连接等来重塑平台驱动的数字政府,一个好的数字政府需要具备三大要素,一是具有信息吸纳、整合、输出的能力,二是具有有助于形成力量多元、有效回应治理模式的制度,三是具有反映公共属性的价值体现。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学军教授从政策遵从、价值共创与公众合作生产动机的角度,深入阐释了公众参与公共服务的激励机制、行为方式等,通过降低合作成本、提高参与能力等方式,可以正向引导公众的参与度。
江苏省大数据管理中心王旭处长从江苏省的实践出发,介绍了后疫情时代数字政府的几点思考,目前江苏省正在通过梳理“三清单一入口”等多项举措来实现强基、便民、善治、优政、兴业的治理目标。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胡广伟教授通过构建包括组织实践理论、资源能力理论、组织能力理论、能力成熟度在内的“四维能力理论框架”来评价政府电子服务能力,并将疫情期间政府线上“织网”效能进行了评价,认为多端一体化、社会参与线上“织网”等是提升服务效能的有效方式。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郑磊教授基于疫情期间各地政府对疫情数据的发布、开放、利用等大量实证数据,挖掘了“政府公开数据-研究者分析数据-志愿者利用数据”间的逻辑闭环,为各主体进行数据价值增值提供了详细的行动导引。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楠教授以美国新冠疫情中的公众数据为例深入探讨了公众风险感知与数据隐私关切之间的联系,分析了大数据时代该如何权衡公共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王玲处长详细介绍了疫情期间江苏省对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并对未来建立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进行了展望,通过建立典型病历库及图谱,构建传染病疫情仿真模型,更系统地支持病因分析和预后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王欢明教授通过对疫情期间“千寻无人机战疫”的个案剖析,以危机治理网络理论为框架,分析了私人部门主导合作的特征、内在逻辑、有效路径等,实现了从技术范畴到治理范畴的深度研究。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张乾友教授以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转型与治理转型为题,详细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对生产和治理带来的影响,认为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实现价值与权力的统一、共同资源的同行治理。
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管理危机研究中心窦闻研究员对疫情防控中大数据应用情况进行了复盘与反思,以DIKW模型阐述了大数据在数据量、数据维度等方面的特征,厘清了大数据相关的基本概念等。
本次论坛由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江苏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办,论坛中还进行了“新文科、新公管——政府数据治理教学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对“新文科、新公管”的培养方向、培养方式、培养目的等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