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前,基于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和商业带来深刻变革,并成为驱动经济新一轮增长的重要风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数字化转型置于经营和战略核心。
当前,基于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和商业带来深刻变革,并成为驱动经济新一轮增长的重要风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数字化转型置于经营和战略核心。
在思翔2018年度峰会上,AECOM创新与研发总监吴嘉伟先生曾指出,AECOM近年来一直将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持续不断地在数字化工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现代建筑技术和沉浸式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和创新,预计未来2年时间,AECOM将全面提升企业数字化研究与商业应用。
令人焦虑的是,数字化转型过程纷繁复杂,无论是在思翔年度峰会现场,还是基于我们的日常观察,很多业内企业完全不知道企业数字化转型要从何入手。结合天强的经验,我们认为工程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五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缺少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战略规划。
大部分工程设计企业的战略规划还停留在传统的“规划”层面,要么华而不实,要么难以落地,战略的定力和执行力明显不足,更乏对企业战略规划的定期反思、评价及优化。企业缺乏明确的数字化转型规划和设计,数字化转型难以有序进行。
二是,陈旧的绩效考核体系造成的局限。
大部分工程设计企业薪酬绩效体系为十年、二十年前甚至更久以前设计、建立,本身就对当前外部环境及员工管理存在明显的不适应性。而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建立新的度量标准,如果绩效考核体系不变,行业内企业将很难实现数字化转型。
三是,孤立的组织架构。
过去工程设计企业专业划分明确、条块分割明显,管理竖井随处可见且深不见底,尽管近年来很多企业在“全过程”、“一体化”业务模式的影响下,横向协作能力有一定提升。事实上,大部分行业内企业组织结构依然传统、孤立。孤立组织结构下,缺乏跨部门的协调能力,企业的潜能不能最大化,变革的速度必然受限。
四是,缺乏经验技能和内部人才。
一直以来,大部分工程设计企业只有“两类人”:设计人员和非设计人员。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懂行业的数字化知识和技能人才严重不足,这是制约许多业内企业开展数字化创新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储备不足、人才流通不充分的欠发达地区,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五是,体制、机制创新明显不足。
大部分工程设计企业受体制、机制的限制明显,在管理上受到较多的制约和掣肘。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业内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内外部机制,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和优化配置水平,实现更快创新。
事实上,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表面上来看是技术问题所致,而最终的症结却是管理。由此,我们相信,工程设计企业要成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转变管理方式。
具体而言,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需要以一套全新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企业架构理论驱动管理提升,使数字化转型从局部规划和设计向全局规划和顶层设计转变,最终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一定周期的优化过程,企业需要制定合适的中长期战略、重塑组织结构、优化激励约束机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并坚持以面向需求的设计思维,开户数字化之旅。
对于行业内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更意味着变革和机遇。通过数字化转型,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数字化创新,加快内部流程、业务模式等方面的变革;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变革逐渐变为由数据驱动的组织,意味着企业决策和发展更具洞察力。同时,数字化转型的应用也能给企业带来更多收益,包括提升业务敏捷度;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延伸产业链长度,扩展服务环节等。
工程设计行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才刚刚开始,尽管每家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路径看法不尽相同,但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企业内部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比以前更迅速和敏捷。值得提醒的是,无数的实践证明,企业仅凭自身的力量往往无法有效完成数字化转型,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最大的挑战之是一没有专业的技术和知识提供有力支撑。显然,选择合适的技术、平台及合作伙伴对数字化转型非常关键。一个优秀的合作伙伴,可以有效帮助企业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率。